連桿的修復如下。
1.連桿大端變形的修復由于連桿大端瓦(指薄壁瓦)的余面高度太大,或兩側墊片(指原壁瓦)的原高度不一致,或放置不當,當連桿螺栓擰緊時便產生變形,如圖3-33所示。
1)鏜修大端孔。將連桿體和大端蓋的兩剖分面分別磨去少許,使剖分面垂直于桿體,然后將大端蓋組裝在桿體上,按大、小孔中心距尺寸重鏜大端孔至規定尺寸。
2)檢修兩螺栓孔。檢查兩螺栓孔的圓度、平行度、圓柱度及兩螺栓孔的兩端平面對其軸心線的垂直度。若不符合規定要求,應進行鏜孔或餃孔修復,并按修復后的孔徑配制螺栓。
2.連桿小頭孔磨損的修復由于小頭村套與小頭孔的配合松動,在運轉中發生相對轉動而磨損。
1)筐小頭孔。將套取出,量準大、小頭孔中心距尺寸,按技術要求鏜削小頭孔。
2)配村套。按鏜孔的實際尺寸制作村套外徑,保證其過盈量。襯套與孔的配合應是H7/r6.或用鑲套粘結法修復,如圖3-34所示。
3.連桿體的彎曲、扭曲變形的修復
(1)校正變形在測得連桿變形量后,對中、小型連桿,可用機械加壓冷校法進行校正;大型連桿用機械熱壓法校正。其操作方法與校正曲軸變形的方法相同。
(2)偏差的修正校正后的連桿,要對大、小端平面進行磨削或刮研修正,以使其平行。同時,注意不要因熱壓校正而引起新的裂紋或其他有損質量的缺陷。
4.連桿螺栓頭及螺母支承面的修復與更換
(1)螺栓頭部與螺母支承面的修復如果螺栓、螺母的支承面與孔端面有接觸不良或劃傷、擦痕等情況,進行刮研修復。
(2)螺栓和螺母的更換在使用過程中,一旦發現有以下情況之一時,應立即予以更換。
①螺紋損壞或配合松動。
②發現裂紋。
③螺栓產生過大的殘余變形。
5.修理技術要求
①連桿大、小端孔直徑公差為H7級精度,螺栓孔直徑公差為H8級精度,各孔表面粗糙度值不大于Ral.6um。
②連桿大、小端孔的圓柱度不低于7級精度。
③連桿小頭孔對大端孔軸心線的平行度不低于6級精度。
④兩螺栓孔軸心線的平行度不低于9級精度,兩螺栓孔的端面對其軸心線的垂直度不低于6級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