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品的裝卸被凍干制品裝人凍干箱前,一般先將擱板調整到凍干時的正常位置,用人工一盤盤地將制品裝入箱中,再抽掉盤底。凍干完后出箱時,先將盤底裝上,再取出托盤。中、大型凍干機采用這種方式裝卸時,由于上面各層擱板位置高,且深度也深,勞動強度很大。
制品瓶內還可能掉人異物(頭屑、衣服上的碎屑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世紀70~80年代出現了一種自動裝卸制品裝置,其裝箱步驟是:打開凍干箱箱門,使全部擱板處于正常位置,將整箱用托盤裝好的制品,按在箱內擱板上的位置裝入專用的臺車上,人工推到箱門前,用升降機構對臺車上各層位置進行調整,使之對準凍干箱中各擱板的位置,然后一起將托盤(或抽了底的托盤)推入箱中。
此種裝料方式在裝料時箱門全開,不能保證凍干箱內潔凈度。如果制品需預冷,則擱板表面會結露,整個裝料過程中仍有一些環節由人手操作,仍有可能造成對制品的污染。
后來許多廠商相繼又開發出“從固定位置裝卸制品方式”。
如圖7-9所示。箱內擱板可以全部完全重疊在箱底上,在主門上開有一比擱板略寬的小門,當擱板全部疊在箱底上時,其最上一層有效擱板的上表面應與小門下邊框一樣高;在正常干燥過程中和裝載最下一層擱板的制品時,最下層擱板的上表面亦應與小門下
邊框一樣高。因此這種凍干箱的高度比不在固定位置裝卸制品的凍干箱內部空間高度要高一些。小門距地面的高度為1m左右,以便于人手操作。這種從小門裝卸制品的方式即使是人手操作,由于操作高度合適且在同一高度裝卸,勞動強度也大大減小,還保證了凍干箱的潔凈度和防止了擱板結露。
為了避免人手操作可能對制品構成的污染,使裝卸過程“無人化”,有的廠商還開發出自動裝卸制品裝置。這類裝置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將制品灌裝、半加塞生產線的末端延長到凍干箱的小門前,將小門打開,半加塞完了的制品瓶一個個連續地進人擱板,然后送入擱板里面。在小門對面的箱壁上安裝一推出器,卸制品時,用推出器將藥瓶一齊推出。另一種方式是用手推臺車或機械臺車將整塊擱板的制品托盤,在小門開啟后一次推入箱內。卸制品時,亦用推出器將制品推出。
這兩種裝卸方式都具有從小門裝卸制品的優點。當然連續式一個個藥瓶裝入制品的方式,需將小門長期打開,擱板結露嚴重一些。自動裝卸制品機構的缺點是,設備生產成本高,每次使用的時間又短,單臺凍干機使用時經濟上不合算,如果多臺凍干機共用一套裝置,經濟上還是合算的。
小門的結構也不盡相同,有的開在主門上,這時,小門與主門之間需要密封,在帶SIP系統的凍干機中,這種密封還應能承受內壓和外壓。有的在主門內另裝一扇單層內門,小門則開在內門上,裝卸制品時,主門打開,內門關閉,只開小門,箱內外空間被內門隔開,防止灰塵污染箱內和已預冷的擱板結露。制品裝人完畢,再將小門和主門關上。主門與箱體間設有能承受內壓和外壓的密封,小門與內門之間無需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