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傷(mechanical damage)指由于食品被擠壓、碰撞后發生汁液流失(dripping)和氧化,使食品的外觀、顏色、味道發生變化,質量下降。機械損傷有兩個含義:一是指食品在加工、采摘或運輸過程中,由于受機械或人為因素的碰撞、擠壓、切割等使其組織受到破壞,并引起氧化或褐變:二是指食品在凍結、貯藏過程中,細胞受冰晶的擠壓而產生變形或破裂,破壞了食品的組織結構。
在凍結過程中,食品組織內冰結晶的大小與分布情況對食品的質量有很大影響。冰晶的大小與凍結速度有關,表3·6列出了凍結速度和冰晶形狀之間的關系。
由表3-6可見,速凍及冷凍過程中形成的冰晶體有以下區別:①冰晶體的形狀不同。速凍食品冰晶體呈針狀或桿狀,冷凍食品冰晶體呈圓柱狀或塊粒狀。②冰品體的大小不同。速凍食品冰晶體小,而冷凍冰品體大。③冰晶體的數量不同。速凍冰晶體的數量極多,而冷凍冰晶體的數量較少。①冰晶體的分布位置不同。速凍冰晶體分布在細胞內外,而冷凍冰晶體大多分布在細胞間隙中。
食品組織材料的凍結過程可能造成食品材料微觀結構的重大變化,其改變的程度主要取決于冰晶生長的位置,而這又取決于凍結速率和食品組織的水海透率。
對于食品組織,在慢速凍結、過冷度較小的情況下,冰晶在細胞外形成,即細胞處于富含冰的基質中。由于細胞外冰晶增多,胞外溶液濃度升高,細胞內外的滲透壓差增大,細胞內的水分不斷穿過細胞膜向外滲透,以致細胞收縮,過分脫水;如果水的滲透率很高,細胞壁可能被撕裂和折損。在解凍過程中又會發生滲水(dripl oss)。
另一方面,如果熱量傳遞過程比水分滲透過程快,細胞內的水來不及滲透出來而被過冷形成冰晶。這樣,細胞內外均形成數量多而體積小的冰晶。這些冰晶在融化過程中的再結晶是造成細胞破裂、食品品質下降的原因。
有一些被稱為增稠劑的食品添加劑,如瓊脂、明膠等,能改善食品的物理性質、增加食品的黏稠性、賦予食品以柔滑適口性。由于這些增稠劑具有吸附水分的作用,因此,在冷凍食品中,可將其作為穩定劑(stabilizer),以降低冰晶的線生長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