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美國家,有關工業(yè)制冷的理論計算的文獻、著作有很多,比較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工業(yè)制冷手冊)(即“Industrial Refrigeration Handbook”,由美國Illinois大學Urbana-Cham-paign分校的機械工程教授Wilbert F. Stoecker先生把他在1988年出版的第一版與1995年出版的第二版合編而成),于1998年正式出版(圖1-1)。從出版到現(xiàn)在20年過去了,這位教授也已經去世了,但這本書在美國仍然是工業(yè)制冷領域的經典之作。在這20年,工業(yè)制冷又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并且在理論計算方面許多生產廠家根據自己的產品特點編制出適合自己產品的選型軟件,大大減少了在制冷循環(huán)應用上的計算。因此在工程選型計算時更加方便和快捷了。
現(xiàn)主要介紹冷鏈物流冷庫應用的實用新技術,它比國內目前設計的典型制冷循環(huán)更加節(jié)能。這個結論是筆者在美國參觀了許多冷鏈物流企業(yè)的制冷車間,特別是參觀了Stellar(恒星)公司(美國最大的氨制冷工程公司)為Lineage公司(世界第二大冷鏈物流公司)設計與建造,分別于2007年和2014年完工的冷庫,以及2012年在歐洲參觀了由GEA公司Diepop's-Hertogenbosch B. V.建造的冷凍加工線和冷庫,經過綜合分析對比得出的。
其實這些冷庫的設計模式以及數(shù)據計算差別很小。美國的冷庫規(guī)模更大一些,設計計算粗放一些,而歐洲在設計與計算上更加細膩一些,在自動控制方面更加完善。在美國參觀的冷庫制冷系統(tǒng)中,使用最長時間的制冷系統(tǒng)是1985年啟用,最新的是2014年投人使用,總共有近20個冷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