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由于采用氨液分離器,高壓氨液節流后產生的閃發氣體被徹底分離。進入供液調節站的完全是飽和氨液,避免了閃發氣體對傳熱的影響,這樣不需要在每組排管的進液管上裝設調節閥即可做到均勻供液。
②由于采用氨液分離器,氨液可在供液制冷系統內形成內部循環,因此發生液擊沖缸事故比直接膨脹供液系統大大減少。但是當負荷劇烈變化或制冷壓縮機工作點選擇不當時,由于二次液體的增多,氨液分離器的正常液位難于穩定。制冷壓縮機還是有發生濕壓縮的可能。
③較難保持正確的靜液柱,液柱過小則供液不足,液柱過大則影響蒸發壓力,進而影響蒸發溫度,特別是當蒸發溫度很低的時候,影響尤為突出,因此低溫系統不宜采用這種供液方式。
④低壓制冷劑液體在蒸發器及有關管道內循環,依靠其相對干蒸發器的液位差所具有的位能作為動力,其流速一般都較緩慢,而且制冷劑與管壁內表面之間的放熱系數小,蒸發管道內表面的潤濕面積占總蒸發面積的比例也小,因此,蒸發器的總換熱強度較低。
⑤液柱壓力差要足以克服制冷劑流動附力。對于多層冷庫,必須分層設置氨液分離器,不然會因供液管路長短不一,造成均勻供液困難;氨液分離器必須放在庫房上方,多層須分層設置專用房間,這不但增加了土建造價,而且從操作角度來說,調節站被分散布置,操作人員需要經常跑路和爬高,增加了工作量,且不便管理。
由以上分析可知,重力供液系統優于直接供液系統,但同時還存在許多難于克服的缺點,因此在我國除小型制冷裝置以外已很少采用這種供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