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統中的空氣過多,造成冷凝壓力運行偏高,全年累計造成能源的浪費很大,這是國內業內急需解決的問題。如果使用進口的自動型放空氣器,效果確實很明顯。那為什么使用的用戶不多,原因是價格太高。如果冷庫的經營者知道,購買這種自動型放空氣器投資,能在兩三年內從節省的電費回收,相信他會投資這種設備。筆者這里選取了一家比較著名的廠家公開的資料,對其空氣分離原理進行詳細分析。不同廠商的設備原理大同小異。
放空氣的原理關鍵是:制冷系統的冷凝壓力=制冷劑分壓力+不冷凝氣體分壓力
例如在氨制冷系統,冷凝溫度35℃時,如果壓力表顯示的壓力是14bar(表壓),那么這些不冷凝氣體分壓力=(14-12.5) bar= 1.5 bar( 12.5 bar是氨在35℃時對應的飽和表壓力)。如果把制冷劑氣體放進自動型放空氣器內而沒有不冷凝氣體,那么放空氣器內的壓力與要放空氣設備的飽和蒸發壓力是基本一致的。如果進人放空氣器內的氣體含有部分不冷凝氣體。那么這些不冷凝氣體對應有它的分壓力。空氣的分壓力不會因為放空氣器內的蒸發器冷卻而明顯下降,而混合氣體中的制冷劑氣體會因為冷卻而變為液體。
隨著這些不冷凝氣體積累越多,放空氣器內不冷凝氣體的分壓力越大。當這種壓力達到壓力傳感器的設定值P1,打開放空氣的電磁閥,開始放空氣。當放空氣器內的不冷凝氣體減少,壓力也就減小。當壓力減小到壓力傳感器的設定值P2(接近對應的飽和蒸發壓力,因為存在傳熱溫差,不能使用對應的飽和蒸發壓力),關閉放空氣的電磁閥,完成整個放空氣過程。放空氣器就是利用這種原理實現不冷凝氣體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