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式通風機的蝸殼一般由兩塊側板(蝸形)、風舌和吸入口(集風器)風圈組成,如圖2-33所示。蝸殼體的功能是將氣體導向葉輪,再把自葉輪流出的氣體更好地過渡到出風口,以減少能量損失,并將氣體的一部分動壓轉化為靜壓,起到轉換能量增壓的作用。
氣體自葉輪流出后進入蝸殼體,氣體在蝸殼體中不獲任何能量,所以氣體在其中作自由旋蝸運動,并向出風口流去。在這一過程中,螺旋狀蝸殼的矩形截面逐漸增加,其容積逐漸擴大,這就使空氣的一部分動壓(速度頭)轉換為靜壓(壓力頭)。也就是說,氣體在流動過程中,其速度將減慢,而壓力將上升,實現了能量轉換。
吸入口風回的作用是將氣體平順地導向葉輪,其形狀有圓錐形和噴嘴形,兩者比較,前者引流效果差,入口損失較大,風機效率受影響,噪聲也比較大,但加工工藝簡單,制造容易,后者引流效果號,入口損失小,風機效率也比較高,噪聲較低,但加工較復雜。
風舌裝置在蝸殼體出風口內側,一般情況下,通風機有了風舌會使其效率增加,但處理不當會惡化通風機性能,對后向通風機而言,風舌到葉輪外圓的最短距離為葉輪直徑的5~10%,如果小于5%,會使風機噪聲增加,對前向葉片的風機風舌而言,轉速越小,風舌越有效果,另外,風量越大時,風舌所起的效果也越大,當風量小于正常風量時,風舌不起作用,相反有時會起有害作用。